慢性结肠炎病因与病机
来源:福州胃肠病医院慢性结肠炎病因与病机
脏气虚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。中医学认为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就是说由于脏腑虚弱,以致正气亏虚,机体抗病能力减退,乃致发病。
1)脾胃虚弱:是本病发生的基础。李东垣曰:“元气之充足,皆由脾胃之无所伤也”。由于脾胃运化功能减退,脾脏既损,“不能输运,则气血精神由此而日亏,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,肌肉形体因此而日削。故有怠情嗜卧,四肢无力,面色痿黄,食亦消癉,肿满泄痢之病生焉”。《明医指掌“脾胃证》。脾胃虚弱,运化无权,水谷不能正常运化吸收,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继因饮食积滞,产生痰热湿饮等病理变化。食积湿盛,气机失调,淸不能升,浊不得降,清 浊不分,混杂而下,泻泄乃作。“无湿不成泄”,“湿多成五泄”,“湿胜则漘泻”,“脾不虚不泻利”,均表达了泻泄一证的病因病机,《医学必读》―一言蔽之“泻皆成于湿,湿皆本于脾虚”。脾虚生湿,湿胜则转能伤脾,复加倍伤,
沉疴难愈。
脾居腹中,经脉连胃,互为表里。合为“后天之本”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,精微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输。饥饱无常,暴饮暴食,直伤脾胃;饮食习惯不良,食性偏颇,致精微化源不足,脾胃生机不奈;恣食生冷以至霉变、疫毒污染食物,或过食辛辣,肥甘之品,可损之脾之阳。此外,当外邪直中太阳,或湿热蕴结睥胃,肠腑,初则泄泻或痢疾,久泻久痢必致脾脏亏损致虚。(应当注意到,慢性结肠炎若有湿热蕴结脾胃、肠腑时,可有里急后重,大便带粘液脓血,排便不爽,腹泻腹痛,鼐有恶寒发热。舌苔白膩或黄膩,脉沉细或滑数之表现。西医诊断多为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伴弯肠道感染之症。此时,中医辨证或可属“痢疾”证门类。但病因却实非痢疾杆菌所致)。
脾虚生湿,湿胜伤脾,然而本病之所以长斯迁延不愈或反反复作,则不仅仅是湿邪为患。发病后,若不能及时有效医治,或用药不当,病之迁延不愈,或因病弱年老体衰,脏腑功能自衰,正气亏损,脾胃愈加虚弱,无力运化清除,以致湿盛,郁而化热,湿热相合而成湿热毒邪,稽留于大肠,咀滞肠络,倾利肠液;湿热胶结,热重湿凰,熏灼肠道,脉络损伤,气血凝滞,壅而化胺脂膜腐烛而便下见赤白粘胨。这是本病反反复作,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。
2)肝盛胖虚:多由情志所伤,肝失疏泄,气机郁滞,肝气郁结,气机逆乱。若因肝气郁结,久郁易致“化火”,此外,若兼有恣食烟酒辛辣肥甘之物,而致酿热化火,均可致肝盛乘脾;更因本病常因脾胃虚弱,木乘土克制更胜,而致腹痛泻泄,食呆,嗳噫,呕恶以及恼怒急躁等精神不安现象。此种情况多见于因情绪紧张或郁闷不舒,焦虑激动诱发致病时,多厲反复。患者肠鸣腹胀,泻泄有血,泻前腹痛,泻后痛减,伴有胸胁胀痛,头痛易怒,脘闷纳呆,神疲食少,肝盛脾虚之候,并陈杂见。
肝主疏泄,不郁不亢,肝气条达,气机调畅。此时〗情志舒展,脾胃消化功能正常,血行不怠,使人体气机“升降 出入”调畅,为脾胃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,吸收与输布,使全身脏腑经脉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,从而也从整体上了脾胄运化功能正常运行。因此,在诊治慢性结肠炎时,要注意肝之疏泄不及而致的肝气郁结,木郁土壅之证。辨治因肝而起的肝气横逆,肝脾失调,肝胃不和之证。方能使诊治周到有致。
3)脾肾两虚:一般多认为是慢性结肠炎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。由于脾胃虚弱,湿热稽留不去,迁延反反复作,愈泄愈虚,气随泄去。气去阳衰,久必及肾,肾阳虚衰,不能温养脾胃,助其运化;脾胃愈虚,运化失权,而成脾肾两虚。临证则为泄挥迁延不愈,若愈时邪偶因,可致病症时作时止或愈而又发。此外若因病证由阳及阴,造成阴血亏损,气阴两伤,久病经络空虚,病邪入络,气滞血瘀,而呈症随证转,沉疴绵缠。偶有患者病久反复;或可无泻而为便秘,粪坚如球,腹痛不止,苛为一例。
脾胃虚影响及肾,谓之“肾之脾胃虚”。脾胃升降之机“下行极于肾”。中焦气弱,赃蔚积冷,若中焦积寒入侵于肾迫使肾阳衰惫,阴霾四起,心腹冷痛,腹中雷鸣,手足运冷,泻利无度,沉困自汗,肾中阴寒积盛。这种积盛的阴寒籴自中焦脾胃。脾胃一虚,营龙失调,心、肝、肺、肾四脏无所受气,病邪容易为害机体。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:“久泻无火,多因脾肾之虚寒也”。脾虚及肾,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不能蒸化,于是禁明之俞,阴盛之时,肠鸣即泻,洞泄不止,泻后即安。是乃肾虚之泻。至之,病势重笃,沉疴难治,元气衰傲,正气不复,自然病程迁延,时发时止,稍有不慎,即漏船衰茅,实难经抵不脚之风邪病源。
综土所述,慢性结扬炎之病因病机主要因虚、湿、滞、郁、瘀、热而变而生。以脾胃虚弱,正气不足,湿热留胆,气机失调,郁瘀乃生,较终至大肠传化失常而发本病特有表现。后期因脾虚及肾,脾肾阳虚,由此,因果相扣恶性循环,终致病势渐重,病情迁延,缠绵难冶。因此,抓紧及早及时珍洽,勿延误诊治,病程中谨遵医训,力避诱因,防止反复或迁延的出现,乃为治之良策。(见下图:慢性结扬炎发生机理示意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