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维结肠镜检查
来源:福州胃肠病医院纤维结肠镜检查
结肠镜检查术始于19世纪,较初食用的是金属硬管,于检查直肠 和乙状结肠。1969年纤维结肠镜应用于大肠检查和治疗。本世纪70年代纤维结肠镜引进我国,且新型肠镜不断出 现,操作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髙,为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条 件,同时合并症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。
结肠镜工作长度一般为140厘米〜180厘米,可直接作全结 肠检查,并可插至回肠末端。结肠镜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范围,尤其适用于病变已累及乙状结肠以上〈如左半结肠炎〉,或病变存在于右半结肠(如右半结肠炎)或呈区域性分布〈如区域性结肠炎)等。
一般说来,凡怀疑有大肠疾病的病人都可考虑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。另外,对于临床症状与已知的病变放射学范围不呈比例的病人,常常需要用结肠镜结合组织学检查来估计其真正的病变范围。只是在某些严重疾病情况下,存在相对或绝对禁忌症,如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、中毒性痢疾等。
检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。首先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,同时排出肠内容物,清洁肠道。常用的导泻药物有硫酸镁、 20%甘露醇、番泻叶、果导片等,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经验、医院的条件和病人的情况来决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考虑肠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时,不能使用甘露醇导泻,以防电凝时引起肠内爆炸。
检査操作的要点是:适量注气,反复抽气;寻腔进镜,追逐肠腔;去弯取直,减少阻力;急弯变慢弯,锐角变钝角。
正常情况下,镜下可见肠粘膜润泽,小血管清晰,半环形皱襞将一个个结肠袋分开,管壁柔软,有蠕动波。粘膜表面不覆挂任何分泌物或肠内容物。
镜下对肠内病变,尤其是粘膜病变的观察较为直接。炎症时可见粘膜充血发红,或有粘膜下出血点,或为点、片状糜烂。若为溃疡,可单发或多发,破坏处中。凹陷,基底鲜红或被分泌物覆盖而呈黄白色,周围因水肿略为隆起,直径多在0.5厘米以内,也可为1厘米以上的大溃疡。澳疡呈圆形或椭圆形,有时溃疡互相融合,或呈不规则形。